刘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主编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文章


 

低真空测量光学谐振腔的设计与分析

黄新宇, 余清洲, 杨庆喜*陈肇玺,王 进, 王新广, 陈仕琳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第42卷,第10期,737-744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204013

引用格式:

X.Huang,Q.Yu,Q.Yang,Z.Chen,J.Wang,X.Wang,S.Chen,Design and Analysis of Optical Resonator Cavity for Low Vacuum Measurement,Chin. J. Vac. Sci. Tech,42, 10,737-744(2022)

 

 

 

01

文章简介

 

 

 

 
核聚变能具有安全、清洁、资源丰富等优点,是未来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托卡马克装置作为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重要平台,运行时对真空度有极高要求。真空测量是实时监测托卡马克装置运行真空不可缺少的手段,真空测量设备稳定、可靠对托卡马克装置安全、稳定运行极为重要。由于未来磁约束核聚变装置运行具有强磁场、超高温、高辐射复杂服役环境特点,目前已有的真空测量设备和手段未能满足未来真空测量要求。因此,面向未来聚变复杂极端服役环境和真空测量需求,本论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光学真空测量手段,以光学真空测量方法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基于该方法,开展了理论计算和有限元仿真,模拟分析了温度、气压和振动等主要因素对光学谐振腔测量不确定度的影响,并提出优化方案,验证了光学谐振腔应用于聚变环境测量的可行性。为光学谐振腔的工程化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依据,也为优化提高测量装置精确度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02

团队介绍

 

 

 

 

研究团队立足国家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和发展需求,依托EAST 磁约束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和国内、外其他聚变装置平台,以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为中国热核聚变研究的重要基地为优势条件和团队国内、外稳定良好的合作基础,长期致力于开展核聚变电物理装置工程和真空工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研究包括核聚变电物理装置工程设计研究、真空测量与检漏技术研究、超高真空密封技术研究及真空装备设计开发。研究团队目前在真空电物理装置工程设计、真空获得系统和真空装备设计开发、稀薄气体模拟分析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团队秉承“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优良作风,努力奋斗、锐意进取,通过开展真空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期望未来在核聚变领域和其他领域做出更多的贡献。

 

 

 

 

 

 

03

通讯作者简介

 

 

 

 

杨庆喜,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优秀青年人才、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安徽省真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真空学会高级会员。200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真空专业,200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1年在德国马普等离子体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长期从事核聚变装置工程和真空工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中科院合肥大科学中心创新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专项、重大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5余项。曾荣获安徽省科技奖一等奖、安徽省专利发明奖金奖,中国专利奖金奖、银奖等奖项。

 

 
 

 

 

 

原文链接

【END】

 

 

敬请关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封面文章丨电磁超材料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下一篇:中国真空学会办公室及学报杂志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