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介绍】
在亚波长尺度实现对光场和电磁波能量的操控,在纳米集成光电器件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等离激元是光和电子耦合的激发态,其不受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因此在纳米光电器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结合了光谱学技术和扫描探针技术,克服了远场光学测量的衍射极限限制,将光学测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到纳米量级,是在实空间上研究低维量子材料中表面等离激元的重要工具。近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姜丽丽博士、赵文宇博士和王枫教授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上发表综述文章,概述了应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研究石墨烯及碳纳米管实空间等离激元学的最新进展。

金属中的等离激元往往表现出高损耗,并且很难实现电场的调控,因此限制了其在纳米光电器件中的应用。与之相比,在具有高迁移率费米-狄拉克电子的石墨烯中,等离激元具有高度的电学可调控性以及低损耗的特性。与此同时,石墨烯中等离激元受到维度的影响,表现出高度的量子限域效应以及新奇的物理特性。石墨烯等离激元的共振频率在红外至太赫兹连续可调。在低温下,石墨烯中等离激元可以在实空间上传播50个波长的距离。这为研究基于等离激元的 Fizeau Drag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除此之外,石墨烯纳米结构中的等离激元也展现出丰富的物理特性,如石墨烯中的拓扑畴界会表现出孤子依赖以及电场可调的等离激元反射行为;石墨烯纳米带中具有共振的波导等离激元模式等。这些为设计基于石墨烯等离激元的纳米光电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与二维石墨烯不同,一维碳纳米管中的表面等离激元表现为Luttinger液体量子等离激元,该等离激元以量子化的速度传播。金属性单壁碳纳米管中具有线性Luttinger液体等离激元,其传播速度不依赖于载流子浓度。而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中,等离激元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表现为非线性Luttinger液体等离激元,其波长会随载流子浓度改变。一维碳纳米管中的Luttinger等离激元表现出更高的量子限域效应,以及在传播中更低的损耗,因此在纳米光电器件中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在实空间研究等离激元的驻波和传导波可以使人们深入了解承载等离激元的介质中出现的新奇量子现象,这将有助于基础物理和基于等离激元学的纳米光电技术的发展。作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低维碳材料中高度局域化和强限域化的等离激元以及它们具有的非凡特性能够加速基于等离激元的原型器件的发展。
更多内容请见《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41卷,第7期,591-601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106027
引用格式:
L. Jiang, W.Zhao, F.Wang, Recent Progress on Real-Space Graphene and Carbon Nanotube Plasmonics, Chin. J. Vac. Sci. Tech, 41, 7, 591-60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