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主编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文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年征稿说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是由中国真空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定的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深受作者读者好评,在真空行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和赞誉度。2021年学报迎来创刊40周年纪念,为响应科协关于建设精品期刊、精品期刊质量提升等系列文件精神,学报将深入推动期刊专业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报整体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推动科技发展,特此诚邀国内外作者登录本刊在线投稿系统(http://zkkx.cbpt.cnki.net)投稿。

一、刊文方向: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刊载基于真空科学与技术的科研论文,包括真空技术与标准、薄膜物理与工艺、表面与界面物理、应用表面科学、物理电子学、电子材料与处理、纳米科学与技术、真空冶金、电真空技术、核真空技术、宇宙真空学等。

二、栏目设置: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设有综述评述、研究快讯、研究论文、科普专栏等栏目。综述评论类文章总结及综述本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最新进展,通常由编委邀请,未收到邀请但有意撰写此栏目文章需提前与编委联系。研究快讯类文章应具有更显著的学术价值、时效性、并能引起广泛关注,长度不超过5页,优先发表。研究论文类文章是学报的主体,主要报道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科研成果。科普专栏主要为真空相关技术的普及性介绍,通常由编委会内部审核,无需送专家外审。

三、稿件要求

1. 论文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务必立论明确,论证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

2. 论文可以由中文或者英文撰写,均需符合科研论文规范。稿件请按本刊格式整理,如论文正文为中文,则摘要、关键词、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须同时译成英文。如论文正文为英文,论文录用后需将论文摘要、关键词、题目、作者姓名和工作单位须翻译成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反映文章的主要信息。关键词4~6个,参见“关于在学术论文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决定”。

3. 论文中图与表格应在相应位置给出,图、表应清晰,并给出中、英文对照的图题和表题。 图中说明文字用英文标注。建议使用黑白照片,如需彩印,请联系编辑部。

4. 论文中使用他人成果,务必标明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细目。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书写格式按GB/T3179-92。

5. 投稿时需在系统中同时上传投稿信,投稿信中应阐明论文的学术价值,包括科学创新,技术创新,或潜在应用等。同时推荐不少于两名本领域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作为审稿人,请在信中注明推荐审稿人单位(包含学院信息)、职务(职称)、研究领域及电子邮件信息。

四、审稿周期及费用

稿件由编委组织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根据评审意见决定是否录用。2021年,编委会将进一步提升稿件处理速度,返回首份审稿意见平均时间将压缩到4周之内。同时学报将利用中国知网平台优先发表平台,逐步将录用稿件上线时间压缩到4周之内。

学报对已录用稿件收取400元人民币每版的版面费,用来支付排版、编辑加工等费用;同时每篇文章收取200元审稿费,用来支付专家审稿费用。对于特别优秀的稿件,版面费酌情减免。论文刊出后学报将向作者付稿酬并赠送当期刊物(一般寄联系作者)。本刊稿酬包含刊物内容上网服务、文献数据的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汇编权以及约定期刊的版式设计专有权等,报酬不再另付。2021年学报将评选出本年度24篇优秀论文,对作者给予奖励。

五、注意事项

1. 作者应保证有合法的著作权。合作的论文,署名人数与顺序由作者自定,但需征得合作者同意。请勿一稿多投。

2. 来稿不得涉及国家机密,文责自负。

3. 本刊严格执行初审、复审和终审制度,稿件收到后即向作者寄发收稿通知。

4. 本刊已加入“China Info(中国信息)网络资源系统(电子期刊)”等,凡不同意将自己的稿件纳入因特网传送交流的作者,请另投他刊。

在线投稿系统:http://zkkx.cbpt.cnki.net

电子邮件:vst@chinesevacuum.com

微信公众号: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上一篇:《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广告征订

下一篇:南洋理工大学刘政课题组综述: 利用真空固态反应合成高质量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晶体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