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温度对Ti-Zr-V-Nb-Si合金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刘娅,张朝晖*,何杨宇,贾晓彤,王强,冯向向,程兴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4,第44卷,第10期,863-870页。
DOI:10.13922 / j.cnki. cjvst.202402011
Y.Liu,Z.H.Zhang*,Y.Y.He,X.T.Jia,Q.Wang,X.X.Feng,X.W.Cheng*, Effect of Hot Rolling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Zr-V-Nb-Si Alloy, Chin. J. Vac. Sci. Tech, 44,10,863-870(2024)
本文采用真空电弧熔炼制备了密度仅为6.1g/cm3的(TiZrV0.5Nb0.5)99.4Si0.6轻质高熵合金,并分别选取900、1000和1100℃的热轧温度对合金进行轧制改性处理,探究了不同热轧温度对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电弧熔炼制备的合金经轧制后强度和延伸率均得到提高,在900℃下热轧的合金具有1164.5 MPa的拉伸断裂强度以及14.7%的延伸率,性能提升最佳,较铸态合金分别提高了13.9%和950%。随着热轧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合金平均晶粒尺寸变大、力学性能不断下降。900℃下热轧后合金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是位错增殖、固溶强化、第二相强化和晶粒细化四种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张朝晖,男,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主要从事先进金属陶瓷复合材料、新型复合陶瓷、纳米材料、放电等离子烧结新材料制备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兵工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Elsevier出版社以及美国陶瓷期刊颁发的Top Reviewer(年度最佳审稿人)奖各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973计划专题项目、总装预研、快速转化、国防科工基础、总装预研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0余篇,SCI论文他引超过千次。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撰写国防科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专著2部,出版有限元著作6部,著作总印数达10万册。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国家、国防发明专利40余件,已授权25件。Nanomaterials期刊编委,Journal of American Ceramic Society期刊客座编辑。
程兴旺,男,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国家级领军人才。长期从事材料动态响应机制、材料基因工程等研究工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6项,2022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参编专著3部、主编教材1本。现任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毁伤与防护材料学科方向责任教授,兼任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其他国家级专家组副组长、委员等,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材料分析表征分会副理事长、超材料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兵工学会防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材料专委会委员等。
团队简介
该团队依托北京理工大学冲击环境材料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重点围绕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展开,旨在通过应用基础问题的研究推动新材料的开发,同时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支撑新材料在装备上的应用,从而建立解决重大基础理论问题和国家国防重大工程应用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预先研究、快速转化等,在装甲陶瓷材料、钛合金以及高熵合金材料的制备、静动态力学性能以及材料微结构演化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
原文链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是由中国真空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定的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刊物,被中文科技核心期刊目录、北大核心期刊目录、Scopus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学报刊发真空获得、改进、检测、应用的中文及英文研究论文,涉及物理、化学、工程、材料、生物等多学科的交叉。2020年9月,学报成立第九届编委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刘明院士任主编。46人的编委队伍有两院院士6人,国家杰青获得者20余人,真空相关企业界代表10余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