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主编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文章


 
磁性拓扑绝缘体MnBi2Te4(Bi2Te3)n的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术研究

米烁,郭剑锋,王欢,夏天龙,程志海*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第42卷,第8期,584-591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205015

引用格式:S.Mi, J.Guo,H.Wang,T.Xia,Z.Cheng,Scanning Kelvin Probe Microscopy Study of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s MnBi2Te4(Bi2Te3)n, Chin. J. Vac. Sci. Tech, 42, 8,584-591(2022)

文章简介

 

拓扑物质态是21世纪以来凝聚态物理领域最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发现在拓扑材料中表现出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磁电效应、近邻效应以及轴子绝缘体等新奇的量子现象,该材料在研究新兴电子学、反铁磁自旋电子学、Weyl半金属、二维铁磁性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极大地丰富了凝聚态物理的研究内容。虽然拓扑物质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目前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非磁性拓扑物质态方面。而磁性拓扑绝缘体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需要人们进一步去探索和研究。以MnBi2Te4为代表的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发现拉开了研究磁性拓扑物质态的序幕,丰富的拓扑物态、独特的磁结构、极易剥离的层状结构使得MnBi2Te4(Bi2Te3)n体系材料成为理想的观测和调控拓扑量子物态的平台,此体系材料中随着Bi2Te3层数n的增加层间反铁磁耦合会减弱,但其中的机理还未有相关的理论实验报道。该体系拓扑特性还与层厚奇偶性的有明显的依赖关系,使人们对其的研究兴趣从三维块体材料转向二维薄膜,已有研究表明在层数为6时的MnBi2Te4器件中观测到磁场驱动的轴子绝缘体-陈绝缘体相变。

 
 

在本文中应用扫描开尔文探针显微术(SKPM),研究了MnBi2Te4(Bi2Te3)n体系中解理面的表面电学性质,利用其表面电学性质分辨解理面类型,并进一步探究解理面在大气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材料表面电势对磁性的影响。这项工作实现了在MnBi2Te4(Bi2Te3)n体系材料中表面层类型的分辨,获得了不同表面的表面电学性质,并确定在大气环境下分辨表面层类型操作的可能性,还发现低温下表面电学性质对材料表面磁性表征的影响。希望此工作能够促进此体系薄层材料的磁性拓扑性质的研究,并能为其他类似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的层状范德华材料的磁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团队简介

 

目前,以扫描隧道显微术、原子力显微术为核心的扫描探针显微术是前沿基础科学以及应用基础研究中实现原子尺度和微纳米尺度物质结构、性质以及功能探测的核心技术之一。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的先进扫描探针显微学课题组,长期专注于先进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发展及其在低维量子材料和表界面物理领域内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尖端仪器研制、改进和新实验技术方法等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获得了多项前沿性的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简介

 
 
 
程志海,中国人民大学物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获凝聚态物理博士学位。2004年至2005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2007年-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Riverside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2017年,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的中科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工作。曾获中国科学院“引进杰出技术人才计划”、“卓越青年科学家”以及卢嘉锡青年人才奖获得者等。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先进原子力探针显微技术发展及其在低维量子材料、表界面物理、纳米科技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显微仪器分会、量子传感与精密测量分会理事,中国硅酸盐学会微纳技术分会理事,曾任日本大阪大学客座教授。

 

 

原文链接

 

 

 

敬请关注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微信公众号

 

 

 

 

上一篇:封面文章 | 基于标准漏孔比对法的漏率测量装置

下一篇:喜讯 | 热烈祝贺本刊编委孙立涛教授荣获“科学探索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