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主编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文章


      封面文章

近年来,细胞、组织、器官、药物、食品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对于样品的高质量保存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但是,目前经常使用的低温保存方法会伴随着外部温度条件的明显变化,生物样本的内部与外部将会发生一系列的生化与物理性损伤,包括冰晶形成与 生长造成的机械损伤、渗透压变化造成的溶质损伤 以及加入低温保护剂造成的化学毒性损伤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液态水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改变其相转变行为,非接触式的物理性压力增强技术可在不需要引入任何外源性材料的条件下实现冰晶的抑制,拓展了传统低温保存的研究范畴,有望突破当前低温保存中的技术瓶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生物医学团队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上发表综述文章,对高压冷冻以及定容冷冻两种低温保存方式进行综述,从其基本原理、研究进展、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概述,旨在促进高效、绿色、经济的多尺度生命材料的低温保存技术。文章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42卷,第2期,83-93页。

 

文章简介

为降低生物样本在整个冷冻保存过程所遭受的冰晶损伤,目前广大科研人员通过加入具有主动抑冰性能的材料以及外部物理场(光、声、电、磁等)辅助的低温保存技术实现冰晶抑制以及消除,虽然以上两种方式被验证在降低保护剂浓度、减少冰晶损伤、提升保存效率等方面大有益处,但以上两种方法往往需要引入外源性材料,这个过程中外源性材料的去除较为繁琐,也可能会引发生物安全性问题,尤其是针对需要移植进入体内的细胞、组织以及器官,所产生的潜在风险必然会为临床应用带来一定程度的壁垒以及局限之处。因此,寻求一种非接触式的物理手段实现冰晶抑制的策略将会极大提升生物样本冻存的安全性,同时也会为生物低温保存技术提供一条全新的研究思路。

 
 
常规低温保存通常在1个大气压(常压)条件下进行,生物样本所含有的大部分水分会在 0°C 及以下发生冻结行为。随着压力的变化,液态水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行为受到相应的影响,改变相变行为。因此,外部的非接触式压力控制,可以改变整个生物冷冻体系中冰晶的形成与生长方式,并且整个过程不需要引入任何外源性生化材料。本文基于压力增强的低温保存技术,从高压冷冻以及定容冷冻两方面对其基本原理与系统、液态水的相变行为以及在生物样本低温保存的实际应用进行综述,并对该技术当前存在的局限之处进行探讨分析,展望其未来在低温保存的发展方向,希望为高效绿色的生物低温保存技术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意义。
 

更多内容请见《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第42卷,第2期,83-93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111004

引用格式:T.Chang, S.Wei, Q.An, Q.Song,B.Zhang,G.Zhao,Research Progress of High-Pressure Cryopreservation for Multiscale Living Materials, Chin. J. Vac. Sci. Tech, 42, 2,83-93(2022)     

点击最下方链接可下载全文  

 

团队简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低温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方向,由该校77级杰出校友、国际低温生物学家高大勇教授(AIMBE Fellow, ASME Fellow, Cryo-Fellow),创始于90年代末。团队核心成员曾担任国际低温生物学会主席、常务理事,获国际低温生物学领域Luyet奖,担任国际低温生物学专业权威期刊Cryobiology编委、Biopreservation and Biobanking副主编和编委,顺利在华承办两次国际低温生物学大会并先后担任大会主席和大会执行主席。相关研究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影响力。

 

通讯作者简介

赵刚,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导。现为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教授、安徽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生命资源保存与人工器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育力保存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制冷学会第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员、安徽省干细胞学会介入再生专委会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微纳系统和柔性电子等。已在Science Advances, Advanced Science, Small, ACS Nano, Nano Energy, Nano Letters等期刊发表SCI期刊论文14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多项。担任国际期刊Biopreservation and Biobanking编委、CryoLetters和Fluid Dynamics & Materials Processing客座编辑。

 

原文链接

 

上一篇:首届《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最美封面”评选结果揭晓!

下一篇:精选文章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