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主编

中国真空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

关注公众号

获取最新文章


 

第2期

   编辑推荐

干式螺杆真空泵转子成型加工及其刃形计算

李丹童*, 何志龙, 邢子文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第42卷,第2期,110-117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108002

引用格式:D.Li, Z.He, Z.Xing, Rotor Form Machining and its Form Cutter Calculation for Dry Screw Vacuum Pumps, Chin. J. Vac. Sci. Tech, 42, 2,110-117(2022)

文章简介

干式螺杆真空泵转子的快速、高精度加工是提升整机性能与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一种附加刀具垂直位置与倾角调节的螺杆转子成型机床结构,采用接触线法建立其刀具刃形求解的数学模型,分析转子初始转角、刃形求解范围参数、刀具中心距、斜角与倾角对刃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刀具位置参数设计过程中,应选取适中的刀具斜角、倾角与中心距,避免刃形出现干涉、凹面与无解现象,为提高刀具半径,可适当提高求解范围参数。该方法可有效应用于等螺距或阶梯式变螺距螺杆真空泵转子成型加工及其刃形计算。

 

 

通讯作者简介

何志龙,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压缩机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参与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中国制冷学会科技进步奖2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2020年中国互联网+”创业大赛银奖(国际赛道)、2017年中国互联网+”创业大赛陕西省银奖。近几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团队工作简介

团队十余年来一直从事双螺杆机械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致力于各种类型的双螺杆机械的研究,曾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几年,团队深入开展了无油螺杆真空泵相关的研究工作,在型线构建,几何特性,工作过程热动力仿真,转子成型加工方面与实验测试方面开展了深入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提出的无油螺杆真空泵仿真程序被成功运用到了泄漏过程分析及锥型螺杆转子性能对比中,同时通过仿真与实验全面掌握了无油螺杆真空泵的工作过程特性,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无油螺杆真空泵产品,获批发明专利项,积累了丰富的试验研究和数值理论分析的工作经验。相关成果发表在《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Vacuum》与《Journal of Process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杂志上

 

第2期

   编辑推荐

基于平面域水平可视图的真空灭弧室静态绝缘优化设计与分析

马士奇, 刘晓明*, 陈 海, 姜文涛, 李培源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第42卷,第2期,118-124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104019

引用格式:S.Ma, X.Liu, H.Chen, W.Jiang,P.Li,Optimization and Analysis on Electric Field of Vacuum Interrupter Based on HVG, Chin. J. Vac. Sci. Tech, 42, 2,118-124(2022)

文章简介

本文提出平面域水平可视图电场复杂网络建网方法,并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配电系统保护用真空断路器灭弧室进行静态绝缘多目标优化。将一维时间序列水平可视图法拓展至二维电场域,以 12kV/1250A/31.5kA真空灭弧室为对象,构建电场复杂网络拓扑,并结合网络hub节点度值精确计算各优化目标区域权值系数,经遗传算法多目标优化后全场域电场不均匀系数和电场强度最大值分别下降6.479%和7.548%,动静触头沿面场强次最大值分别下降4.61%和8.36%。

 

 

通讯作者简介

 

 

刘晓明,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天津市特聘教授,从事电气工程领域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29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省市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近40项,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作为合作单位负责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公开发表SCI/EI检索论文1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曾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现代电器设计与应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智能电器。现任天津市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认证专家,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高压输配电设备专委会委员。

团队工作简介

河北工业大学智能电器研究所依托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由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教育部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特聘教授、教授、副教授、讲师、工程师、博士后、博士与硕士研究生组成,已入选“智能电气装备团队”天津市人才发展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工程电磁场与磁技术”“十三五”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和“智能电气装备与控制技术”天津市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获批“河北省现代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第2期

   编辑推荐

毫米波空间谐波磁控管效率探析

黎深根*, 李凤玲, 雷雪峰, 王冬冬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22,第42卷,第2期,125-131页。

DOI:10. 13922 / j. cnki. cjvst.202106014

引用格式:S.Li, F.Li, X.Lei, D.Wang,Analysis on the Efficiency of Millimeter-Band Spatial-Harmonic Magnetron, Chin. J. Vac. Sci. Tech, 42, 2,125-131(2022)

文章简介

磁控管是一种结构简单,性价比高的微波源。采用非π模空间谐波工作是磁控管往毫米波和太赫兹方向发展的有效实现手段,与同频率π模基波工作磁控管相比,空间谐波磁控管的谐振腔尺寸更大,磁场更低,但效率偏低。本文从单电子模型出发,分析了空间谐波磁控管注波互作用,得到单电子瞬时功率影响因素的公式,电子效率主要受到高频场旋转角速度Ωm和高频电场m次空间谐波的角向分量Eφm影响。然后从角速度和空间谐波场方面分析了空间谐波磁控管低效率的原因。最后,基于理论分析从耦合阻抗、径向电场和角向电场三个方面开展提高效率的试验研究,成功研制了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样管,在脉冲宽度400ns,工作比为0.42‰,工作电压13.6kV条件下,电子与高频场的π/2模负一次空间谐波同步互作用,输出峰值功率11.2kW,工作效率达到8.2%。

图1 毫米波空间谐波磁控管谐振腔

 

图2 优化结构后谐振腔结构

 

图3 W波段盒型窗

 

图4 W波段空间谐波磁控管

 

通讯作者简介

 

 

黎深根,男,博士,高级工程师,IEEE会员,一直从事毫米波磁控管、冷阴极磁控管、相对论磁控管、前向波放大管和微波无线输能等技术研究,主持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在IEEE ED、IEEE PS、微波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带领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L波段相对论磁控管、L波段高功率磁控管、Ka波段冷阴极磁控管、W波段毫米波磁控管、C波段前向波放大管等技术水平领先的正交场器件。

 

 

 

 

期刊简介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是中国真空学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审定的国家级自然科学技术刊物。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创刊于1981年,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长期被CA和SA等国际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已全文上网。 
       在国内,本学报被北京大学图书馆、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确定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共同确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报道的主要内容:真空科学与技术、薄膜物理与工艺、表面与界面物理、应用表面科学、物理电子学、电子材料及处理、纳米科学与技术、电真空技术、核真空技术及真空冶金等。

 

 
 

扫描

  关注  

     公众号       

CJVST

 
 
     

 

 

上一篇:封面文章丨多尺度生命材料高压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下一篇:封面文章 | 一种精确计算电离规灵敏度的模拟方法